金海林
金海林,女,46岁,本科学历,中共党员,中学一级教师。安徽省蚌埠市人,现任高新区第十四中学政教处主任、九年级年级组长、九(1)班班主任及数学教师。从大学毕业至今,一直在十四中学任教。
她曾获得蚌埠市“成功杯”数学邀请赛“优秀教练员奖”、区“教学能手”、区“教坛新星、”区“优秀班主任”、市级“优秀班主任。”所带班级获得“区级先进团组织”“市级优秀班集体”等荣誉称号。

学会“此时此地”,以生为本
班级的管理分为方方面面,种类繁多,对于班主任来说,有很多问题都是学生经常会出现的,“换座位”这个事情应该是班主任经常碰到的问题之一。学生们总会因为不同的原因找到你,要求换座位,有要求往前的,有要求往中间的,还有要求往后边去的,看起来是很小的一件事,但是处理不好,带来的问题就会很多。
上一届,八年级刚接班的时候,班级里的学生不太熟悉,有个叫陈星的男生找到我,要求换位子,起初没有当回事,就随口答应了下来。后来,因为工作比较多,就把这个事情忘记了,然后这个陈星同学又来找我换,我课上就观察了他的座位,我看他坐在中间的位置还挺好就寻思他还想怎么换?课后我就找到陈星,他说他想往后去一点。当时我很纳闷,陈星的成绩在班级中属于优等生,为什么他要往后去,我就觉得是不是想跑到后排方便讲话,然后就没同意,哪知道这孩子也是个倔脾气,因为我没有同意这个事,在后期的学习中就闹情绪,不听课,喊他回答问题也是张嘴就说不会,因此我更加气愤,索性就把他拉倒了第一位讲台边上,就像别一别。几天下来,问题没解决,陈星也没服软,考试成绩还下滑,我就开始反思这到底是怎么回事?因为按照我多年的经验,优等生自然是想找一个视野好,听课效率高的座位,而成绩比较差的学生都喜欢坐在后排,所以当陈星来找我的时候,我第一反应他是一想坐前面,哪知道他申请的反而是坐后边,这就造成了我先入为主,他是不是想偷懒?紧接着,我强制他坐到前边,他又跟我闹情绪,这就更令我气愤不已,觉得他不服从管理。但现在这个事闹得孩子成绩也下降,他情绪还不高,每天都愁眉苦脸,我也比较担心。
我在备课时忽然想到了心理学中的一个名词“同理心”,我开始反思,是不是我没有深入了解这个孩子,而造成了主观臆断,没有去“此时此地”的心理去看问题,反而用着“经验”主义去解决问题?我开始去找原因,首先是他之前坐的地方,我换位思考,以陈星的角度开始考虑,我很快发现了几个原因:第一,班级的座位分布整体是前排女生多,男生一般在中间和靠后的地方坐的比较到,这倒不是有意为之,因为班级的座位是按照身高排列,八年级的男生个子是要比女生高一点;第二,陈星是个内向的男生,从他座位的整洁度就可以看出来,没有别的男生的那种“放荡不羁”,而是条理清楚,所以他更喜欢跟一些比较不爱说话的男生坐一起,又因为性格原因比较害羞,不愿意与女生坐一起;第三,他自己个子也比较高,如果安排到前排坐,他会觉得老师是给他开后门,怕被别人说闲话。当我以孩子的主观思维去看这个问题的时候,我突然觉得我这个班主任有点太武断、蛮不讲理了。事后,我也找到了陈星,把我的一些想法告诉了他,他当时眼泪就下来了,虽然话不多,但我知道我是说到孩子心里去了,我给他重新安排位置以后,孩子就开朗了很多。在九年级的时候,陈星已经是班级里数一数二的优等生了,那些腼腆、害羞也在他的成长中,逐渐的看不见了。从这个事情,我深刻的认识到,班级管理不能用所谓的“经验主义”,也不要主观色彩过重,老师作为班级里的成年人、管理者,应该学会“共情”,学会同理心,要换位思考,在管理中应该以人为本,从现象看问题,要学会用“此时此刻”来提醒自己,每一个事件、问题都有它们的不同点,想更好的解决问题就需要去转变身份,以孩子的眼光去看问题,然后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,从而提出更优的办法去解决它。班主任应该以人为本管理班级,要关注的是学生成长,在管理既要以学生的视角去与他们“共情”,与他们交流时,能进入到对方的角色,感受到他们的内心世界,能将心比心地对他们,体验他们的感受,并对他们的感情作出恰当的反应;同时,也要利用一些技巧让学生与自己“共情”,引导他们,帮助他们,导入积极、乐观、向上的情绪,提升整个班级的班风、学风建设。

作为一名工作多年的班主任,我深刻的知道班级的管理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,但不管有多复杂、繁琐,秉持一颗用心“倾听”的态度,学会换位思考,对孩子们保持最大的尊重一定是非常有必要的,要用善意理解孩子们的观点及行为,而不是简单采取排斥的态度或者是粗暴态度去的解决,这样才能让孩子们在更自由舒适的环境里健康成长,学有所成!
陈晚玉

陈晚玉,女,28岁,蚌埠第十四中学生物教师兼政教处副主任,自2021年担任班主任以来,陈老师始终以“捧着一颗心来,不带半根草去”的热忱,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。这四年里,她用温暖的关怀呵护每一颗童心,用科学的方法引领学生奋进,让班级成为了一个充满爱与力量的集体,更交出了一份份亮眼的成绩单。
她曾先后获得蚌埠市第六届教坛新星、蚌埠市中小学教师融合课例比赛二等奖、高新区优质课比赛一等奖、蚌埠市优质课比赛二等奖等荣誉称号。
以爱为桥,做学生的“贴心人”
在陈老师眼中,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星辰。她常说:“教育的前提是理解,理解的前提是走进学生心里。”四年间,她坚持每天提前到班,观察学生的状态;放学后总会多留一会儿,听孩子们分享心事。学生们总说:“陈姐就像我们的大朋友,有困难找她准没错。”
以严为基,创班风正的“奋进班”
关爱并非纵容,陈老师始终坚持“严慈相济”。她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,和学生一起制定班级公约,从课堂纪律到作业规范,从卫生值日到集体活动,事事有标准、人人有责任。
为了激发学习动力,她创新开展“小组互助竞赛”,让成绩好的学生带动基础薄弱的同学,形成“比学赶超”的氛围。她还利用班会时间组织“学习方法分享会”“目标誓师会”,帮助学生明确方向。四年来,她所带班级的生物成绩始终稳居年级前列。
以情聚力,筑家校共育的“同心圆”
陈老师深知,教育是家校的合力。她坚持每学期家访全覆盖,无论学生家住多远,都会上门了解情况;建立家长微信群,每天分享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进步,及时沟通问题。有家长感慨:“陈老师比我们还了解孩子,有她在,我们特别放心。”
四年时光,陈晚玉老师用脚步丈量责任,用爱心温暖童心,用智慧点亮前程。她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,但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,把平凡的班主任工作做得有声有色,成为了学生成长路上最温暖的陪伴者、最有力的引路人。
来源:蚌埠第十四中政教处
编辑:何宇晗
审核:校长室